归档时间:
“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岳阳专题调研汇报
来源:岳阳市商务局   2014-03-12 00:00
浏览量:1 | | | |

(2014年2月13日)


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选择。长江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社会轴线之一,加快推进其经济一体化进程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构筑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贯穿东、中、西部商品流通大通道也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中部沿江地区扩大开放和商贸流通工作部门,我们一定会主动作为,全力服务沿江开放合作。现结合我市商贸流通发展实际汇报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崛起战略,把加快沿江开放开发作为第一战略、第一选择来抓,在“速度指标争先、总量指标进位、结构指标提升”的目标指引下,全市开放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13年,共引进内资项目617个,到位资金316.54亿元,同比增长17.1%;引进外资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完成进出口总额64423万美元,同比增长10.95%;完成境外中方合同投资额3082万美元,实现外派劳务营业额12194万美元,外派劳务4430人。同时,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向国家海关总署成功申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城陵矶综合保税区进入国务院审批阶段,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已正式启动。城陵矶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湖南唯一通江达海港口,已开通至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航线,实现了“江海联运”。

长江流域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经济联系密切,发展基础良好,商贸流通区域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商贸流通合作历史源远流长,各地自古以来就凭舟楫之利贸易往来不断。近些年以来,加强长江流域区域合作、共谋发展更是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从决策层面来讲,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自成立26年来已召开了15次会议,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流域经济的繁荣和各成员市的共同发展。从执行层面来看,长江流域商务协作会也已举行了11届年会(我市2011年承办了第9届年会),形成理事会牵头,秘书长单位负责,各会员单位联动的协作交流组织构架,逐步达成了经验交流、项目引进、品牌会展、经贸洽谈,物流合作,高层互访等实质性协作。2012年7月11日,岳阳、咸宁、九江三地签订了“小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商务战略合作委员会”,积极探索在市场建设、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口岸通关、商务信息等方面的一体化合作。这些良好的合作基础无疑是长江流域商贸流通协调发展的助推器,且合作前景十分看好。

二、主要困难

从面上来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东西向交通虽有水运优势,但缺少横向一体化的铁路、公路干线,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还显滞后,物流信息网络尚未完全互联互通,还未形成东西横向出海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二是行政分割现象还比较突出。长江流域内地区封锁与诸侯经济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生产要素市场分割现象尚未完全消除,体制机制还有瓶颈,特别是现行的行政经济区管理模式与流域经济合作对体制的内在要求是矛盾的。同时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落差,经济实力不同,利益诉求自然不同,这也增加了区域合作的难度。三是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激烈。长江中游地区普遍存在产业层次较低,链条较短,配套能力不足,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发展滞后,产品技术含量和增值率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时,各城市功能定位也大体相近,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和互补关系,低水平重复建设仍较严重,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竞争大于合作。从商贸流通区域合作的具体层面来看:目前尚未形成实质性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交流合作上谈得多,谈成的少;一次性的多,长期性的少;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部门“拉拢”的多,企业“恋爱”的少。

三、发展方向

一是在发展定位上坚持“开放引领”。长江岸线资源不可多得、不可再生,沿江地区的岸线开发、港口建设、城镇建设、产业布局和商贸服务等,应坚持以国际化视野高标准规划,统一实施科学合理的开发开放。在开放发展定位上,我市沿江地区将按照“江、港、城、园”一体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国家级内陆开放型临江经济示范区为目标,构建以临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一个中心(长江中游现代航运物流中心)、两类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孵化基地)、三大产业(航运物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绿色化工产业)”为主导,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深度配套为支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同时吸引区域外产业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产业特征,向沿江地区集聚,再造临江、临港特色优势。

二是在产业布局上突出“外向引导”。全力把“黄金水道”打造成我市对外大开放的“黄金海岸”,继而成为全省开放发展的引领区和先导区。做实开放平台。全力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使城陵矶新港享有更多政策优势,加快申报整车进境口岸和建设肉类食品进口指定口岸,大幅度提升港口吞吐量。做好招商选资。对接优势主导产业,承接“长三角”资本和产业转移,在招商引进中注重选择“大进大出”型的外向型企业,扩大进出口总量,提高全市经济外向度。做大港口物流。加快推进石油、煤炭、烟花、粮油、肉类、集装箱物流等交易平台建设,依托全省内湖、内河、公路、铁路等综合运输体系和全省内陆腹地相关产业,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以保税物流带动沿江经济发展。

三是在区域合作上侧重“融合引进”。加快与长江流域相连相通地区的携手合作,共同培育贯穿东、中、西部的商品流通大通道。推进商贸物流合作。发挥各港口江海直达、海铁联运等优势,依托公路、铁路、高铁等快捷通道,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对接和资源整合。推进区域市场合作。在资源要素市场特别是区域性商品市场建设方面加强规划衔接,鼓励企业依托当地综合市场及专业市场,相互之间延伸营销网络。推进外贸外经合作。相互开放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利用技术、品牌、营销网络、会展平台等资源,共同实现对境外市场的深度拓展和有效对接。推进边界贸易合作。相邻省、市、县要在思想上突破、政策上突破、措施上突破,建设培育有产品优势、有带动辐射力的重点边界集镇,打造边界经济共同体。

四、工作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合作应以政府推动和企业推动相结合,民间意识与官方意识相协调,从自发性、松散性走向自觉性、紧密性,这就必须建立起国务院主导、相关部委联动、沿江省市协作的高层次协作机制和工作机构。在舆论宣传、产业布局、政策导向上,让开放型经济资源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获得更有效、更合理的配置。

二是突出重点。由于沿江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自利益诉求不一致,目前开放合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公共领域和基础工作部分。其中重要的是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应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内产业有序合理布局和转移,重点在招商引资的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我们建议在流域内各城市之间建立项目推介制度,以实现项目资源的延伸与共享。

三是注重实效。要进一步增强全流域在开放合作、共同发展方面的实效性。一是要建立高层领导对话窗口,研究区域合作规划,协商重点合作领域,推动重大合作事项,解决实际工作分歧。二是要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构建产业合作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产业集聚,促进结构升级。三是要搭建会展平台,利用各地特色和品牌展会,加快发展区域会展业,畅通产销联结渠道。


责任编辑: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