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岳阳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来源:市经信委 办公室   2017-07-17 12:17
浏览量:1 | | | |

(2016-2020年)

岳阳临长江、滨洞庭,素称“湘北门户”。现辖汨罗、临湘2个县级市,平江、岳阳、华容、湘阴4个县,岳阳楼、云溪、君山3个行政区以及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新港区、南湖新区和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岳阳综合经济实力位列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十位,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也是内地著名的港口城市。省委、省政府确定“要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省委书记徐守盛强调:岳阳作为全省“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中的首极,要着力打造成为全省开放发展的“大门户”,要着力打造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引擎”,要着力打造好江湖名城这张“大名片”,着力打造成为现代港口物流产业的“大基地”,岳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把岳阳打造成湖南新增长极,打造工业强市,促进我市“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特编制《岳阳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一、现实基础与机遇

㈠发展现状

1、工业基础

⑴发展质量不断向好。2015年,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208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07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16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8%,工业经济总量仅次于长沙,稳居全省第二位。2015年,工业实缴税收达到14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6%,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7%。

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4∶54.2∶31.8调整为11∶50.1∶38.9,形成了石化、食品、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等为主体的九大产业体系,其中石化、食品产业“十二五”期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华能电厂、岳阳纸业、道道全油脂等龙头骨干企业突出,长岭炼化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5.5亿元,较2010年增长78.4%。全市建成了10个核心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9个。至2015年,入园工业企业达到490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40.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0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其中,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81家,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3亿元。

⑶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引进了中储粮、中粮、水电八局、诚通集团等一批央企落户岳阳,新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121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31个,累计实现专利申请量8800件、授权量61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50件。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6项。

⑷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项目5010个,完成工业投资3763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含)工业项目7个,亿元(含)以上工业项目300个。实施利用外资项目46个,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⑸ 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期间降低了32.8%,超额完成20%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共计淘汰落后产能再生铜冶炼27万吨,水泥49.4万吨,造纸58.81万吨,印染12820万米,焦炭10万吨,锌冶炼0.36万吨,铁合金0.4万吨,二氧化硫减排885吨,工业用水量减少2亿立方米。

2、存在的问题

⑴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长岭炼化、巴陵石化等央企独大、石化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各自为政,部分非关联产业交叉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能集中建设,造成产业难以形成集群,资源难以共享。如电磁机械产业平均分布于经开区、君山区和岳阳县,造纸、建材、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分布于各县(市)区。

⑵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分工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过度依靠要素投入,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二是科技创新偏弱。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平台不优、创新人才不精、创新工具使用率偏低。

⑶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园区消费、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滞后,相关第三产业没有与之配套,导致留不住人才,招不来好商;二是工业用地受限制。基本农田、湿地、经济林范围较广,导致工业用地受到限制;三是经营环境受困。项目审批程序复杂,服务质量不优,工作效率不高,仍然存在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

㈡面临的形势

1、发展机遇

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机遇。国家主导实施的“一带一路”、“一带一部”、《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走出去”、“互联网+”、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拓展了岳阳工业的发展空间,为岳阳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途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发改委也十分重视岳阳的战略地位,在岳阳规划布局了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芳烃项目。

岳阳新的定位优势。2012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举全省之力把城陵矶新港区建设成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园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2015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2016年4月,省委书记徐守盛在岳阳调研时指出:岳阳作为全省“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中的首极,关键要狠抓落实,落准落细落小。要着力打造成为全省开放发展的“大门户”。抢抓历史大机遇,充分用好长江岸线资源,树立全省通江达海“一盘棋”思想,积极开展跨区域、大通关合作,推动湖南腹地与长江经济带无缝对接;健全完善产业链,深化与沿江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在优势互补中拉长产业链条。要着力打造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引擎”。积极探索大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新路子,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支撑体系,推动石化、食品、造纸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着力打造好江湖名城这张“大名片”。“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总体目标符合岳阳实际,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融入和经贸联系,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凸显江湖名城特色,全方位、精细化、高水平管理城市。要着力打造成为现代港口物流产业的“大基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举全省之力的积极参与,为岳阳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一区一港四口岸平台优势。岳阳境内的163公里长江岸线资源优势以及正在建设的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和固废进口指定口岸(即一区一港四口岸)将扩大岳阳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2、面临的挑战

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科技创新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新的经济格局,各级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抢抓经济发展。从省内看,周边市州发展势头强劲;从沿江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态势看,岳阳与九江、宜昌等同类城市的差距开始拉大,给岳阳晋位升级带来不小压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加重。岳阳实现产业经济与环境效益共生共赢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升级压力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待时日。

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随着岳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紧缺和供应相对滞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工业经济发展速度。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㈠发展思路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按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总体要求,坚定“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坚持稳增长与转方式并举、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调结构与促创新并进,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特色专业园区发展壮大为突破,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全面提质改造生产工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通过实施“9653”计划,即加快发展9大产业,大力推进6大专项行动,精准实施5大专栏,着力完成3大任务: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着力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构筑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园区,快速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构筑新增长极建设强有力的实体支撑,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㈡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人才为本,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动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对接,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两型引领,提质增效。坚持两型引领发展,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两型化、两型产业化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坚持优势优先,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龙头产业和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发展。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支撑,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切实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

强化质量,夯实基础。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内核,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统筹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加强品牌创建,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岳阳制造整体形象。

深化融合,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间广泛对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和军民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㈢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计划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7805亿元,年均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794亿元,年均增长9%。“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较2015年提高9个百分点。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548亿元,年均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965亿元,年均增长11%。“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1%,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2%,较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结构目标。

计划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较2015年提高9.7个百分点;培育1个年产值过2000亿元产业,1个年产值过1500亿元产业,2个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新增3家增加值过100亿元的园区,2家销售额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工作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2%,较201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培育2个年产值过2000亿元产业,2个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新增5家增加值过100亿元的园区,3家销售额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3、创新目标。

计划目标:到2020年,新组建5家国家级、20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新认定7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名牌品牌70个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为4件。

工作目标:到2020年,新组建7家国家级、30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新认定8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名牌品牌80个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5%,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为4.3件。

4、两化目标。

计划目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市固定宽带普及率85%、全市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2%,创建1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工作目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市固定宽带普及率87%、全市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4%,创建15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5、能耗目标。

计划目标:到2020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2%,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工作目标:到2020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4%,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7%。


表一:

“十三五”工业发展主要目标表

类别

指标

2015年数

发展目标

计划目标

工作目标

总产值

5073

7805

8548

增加值

1166

1794

1965

工业投资

3763

5800

6400

财政贡献率

50.7%

60%

62%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

10.3

20%

22%

2000亿产业

0

1

2

1000亿以上产业

2

2

2

100亿以上企业

2

3

4

增加值过100亿园区

2

5

7

省级名牌品牌

67

140

150

省级技术创新平台

31

51

61

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

4

11

13

高新技术企业

123

193

203

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9%

3%

3.5%

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

1.1

3.2

3.5

固定宽带普及率

42.33%

85%

87%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30%

52%

54%

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0

5

7

万元规模工业能耗降低

32.8%

18%

20%

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18%

22%

24%

用水量下降

5%

18%

2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0%

75%

77%

三、发展重点与路径

㈠发展重点

1、提质改造传统产业

⑴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坚持一手抓中央省属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托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为平台,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促进石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着力加快下游产业链延伸,引导全省范围内石化企业逐步向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集聚;不断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按照“生产、仓储、生活”有效区分的原则,优化园区及周边规划布局,建设高效安全的产业园区。

炼化一体化

改扩建:依托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推动中石化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两厂在岳阳的1500万吨/年炼油及100万吨/年芳烃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力争炼油能力达到1800万吨/年。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换代,实现国家能源局规划要求的2017年底前车用汽、柴油达到国五标准。

产业链延伸:以岳阳地区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芳烃所提供的原料为基础,以市场导向、原料有效利用、兼顾效益和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引导企业规划建设产业链关联度高、质量技术、规模成本竞争力强的产业项目,推动碳三、碳四、芳烃、碳一四条产业链有效延伸。

碳三产业链:充分利用“两厂”的丙烯资源,规划建设“丙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可降解树脂PPC”、“丙烯-丙烯酸-超吸水性树脂”、“丙烯-丙烯腈-ABS、丙烯酰胺”、“丙烯-丁辛醇-植物基增塑剂、特种增塑剂”等四条产品链。

碳四产业链:充分利用“两厂”的液化气资源,生产聚异丁烯、丁二醇、丁二烯等下游产品。

芳烃产业链:充分利用“两厂”的芳烃资源,结合市场环境和产业发展趋势,以聚酯、工程塑料、增塑剂为发展方向,最终形成纺织材料、汽车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医疗材料等多单元、多线路的产业链条。

碳一产业链:规划建设碳酸二甲酯、醋酸、醋酸乙烯等系列产品。

支农化工产业:

依托临湘工业园,以湖南国发、比德生化等企业为龙头,鼓励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农药产品,积极引导农药生产企业研究、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充分利用光气资源,发展聚氨酯类和异氰酸酯类的化工新材料。鼓励化肥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用于土壤改善的微肥生产。

盐化工产业:

有序承接长株潭老工业区氯碱化工企业转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布局发展氯化法钛白粉等高端盐化工产品。

煤化工产业:

依托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利用蒙西华中运煤铁路为岳阳提供煤炭资源的有利条件,关注产业新方向,科学论证,争取开展现代煤化工项目试点,打造特色拳头产品。

配套支持

加快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建设,启动扩园行动,力争到2020年园区开发面积达25平方公里;按照专业化工园区的要求,不断完善产业园基础配套水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厂园融合,实现园区与大厂在资源、项目、公用工程方面的共建共享;鼓励园区外化工企业迁入园区,加强配套服务和管理。建立、完善石化产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以安全为根本前提,适时扩大规模。鼓励本地机械产业与石化产业深度对接,提高石化机械本地保障水平。

到2020年,石化产业规模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⑵着力打造中南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我市的交通便利优势和地处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关节节点的地理优势,发挥粮食进口口岸和肉类进口口岸的功能,依托洞庭湖绿色产业园等专业园区,重点发展物流量大的粮食(饲料)和油脂行业,将岳阳打造成“一带一路”粮油加工的重要节点城市,推动我市粮油加工业进入国际大循环,将我市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中部粮油集散中心和资源输入的中心洼地;围绕大宗农产品升值,搞好深度开发,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的开发,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强化安全保障,引导企业加强物联网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中南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粮食加工业:以中粮米业(岳阳)有限公司为龙头,引导大米加工企业从做大精米加工总量、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和搞好米糠综合利用三方面来提升大米加工业的优势,同时开发营养型、功能型方便食品,提升方便食品加工业的优势。

油脂加工业:以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扶持粮油加工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鼓励道道全、山润山茶油、益海嘉里食用油等油脂加工企业在做强精炼油、专用油、特色食用油之外,积极开发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油料副产品。

茶叶加工业:以君山银针、洞庭山科技为龙头,重点发展茶叶类名牌产品,着力扩大中国黄茶之乡的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一批黄茶生产企业;突出湖南黑茶源产地的黑茶文化,壮大永巨茶业、明伦茶业等黑茶企业的生产规模,提升黑茶品质;加强对传统绿茶的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以品牌建设为重点,扩大巴陵春、洞庭春、铁香绿茶、黄厚制茶、兰岭等绿茶茶叶品牌价值,倡导茶叶加工企业推广有机茶深加工产品,实现传统产品和新兴产品共同发力提升产业优势。

蔬菜加工业:重点发展华容、君山等地的泡菜和芥菜加工产业板块,扶持无公害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加速蔬菜产、销一体化进程,形成蔬菜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重点扶持湖南国泰食品、李记食品、喜多多食品、插旗菜业等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和产能扩张。

休闲食品加工业:重点扶持渔米之湘、华文食品、湘岳食品等鱼制品加工骨干企业,旺辉食品、玉峰食品等豆制品、面筋食品加工企业搞好规模能力扩张,加速面筋食品国家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休闲食品品牌。

调味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以义丰祥实业、长康实业、华康食品和十三村食品为骨干的调味品生产企业,以洋利农贸为骨干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深挖传统口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传统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转型,应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构建现代化发酵工业体系,保证食品安全。

饲料加工业:确保饲料生产在全省的领先地位,重点扶持正虹科技、九鼎集团、新宏饲料等龙头企业,发展预混料、饲料添加剂、全价颗粒料、特价料和绿色饲料,开展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个大型集团企业。

到2020年,食品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⒀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电力能源产业基地。

抓住国家能源产业调整振兴的契机,重点扩张火电,科学谋划风电,积极推进水电,力争上马核电,择优开发生物质能、光能发电,积极推进油气管网建设,促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健康发展。努力改善能源结构,提升产业层级,构筑我市新一轮产业发展升级中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湘北能源基地建设工程五大任务,力争岳阳能源供应占全省20%以上,形成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多元发展的能源体系。

火电:加速推进新建火电厂的建设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竣工投产,重点完成华电平江电厂、神华国华华容电厂一期工程,实现两厂一期建设4×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成达产,完成烟气脱硝、脱硫设施及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增强华能电厂的供热能力,推进热力管网建设,配套支持城陵矶新港区、湖南绿色化工产业园、经济开发区,服务市区居民生活供热。

水电:加强对全市水能的调研工作,积极推进水电建设,重点做好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4*350MW瓦逆水式抽水蓄能机组)前期工作。

风电:加强对风能研究,为科学利用风能做好前期准备。完成岳阳县新开风电场建设,积极推进临湘大云山风电场、华容天井山风电场、华容舵杆洲区域风电场、湘阴青山岛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

核电: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沟通,争取国家对岳阳核电工作的支持。科学做好小墨山核电项目的前期相关工作和规划内厂址的保护工作。

其他新能源:完成岳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保障已有生物质发电厂正常运转的同时积极开发新技术,联洽新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加速推进中粮城陵矶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建设,支持农福来、哈哈笑固体生物质燃料生产改扩建项目建成达产;积极推进岳阳平江伍市镇49MW光伏电站、华能湖南岳阳光伏电站、华容洪山头光伏地面发电站等项目建设,发展沼气等其它新能源发电。

煤炭基地:重点推进湖南岳阳煤炭储备基地(云溪区南洋洲)项目建设,初步完成动态储量300万吨,港口吞吐量1500万吨/年(一期)目标。

油气管网:完成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岳阳-株洲干线、天然气省内支线汩罗-平江段、汩罗-湘阴-屈原段、岳阳一临湘段、石首一华容-南县段建设;积极推进蒙西-华中特高压交流工程荆门-长沙段建设。

到2020年,电力能源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⑷着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轻纺建材产业基地。

建材产业:

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节能、节约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为重点,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抓手,加大技改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水泥、陶瓷、石材产品的提质改造及落后产能的淘汰。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和发展新型建材,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木材深加工、人造板材等产品生产,走高效低耗优质可持续发展建材产业之路。

水泥产业:积极推进临湘海螺、华新水泥、岳阳南方、华容兰峰、平江泽峰等水泥生产企业的产销工作,发挥企业优势产能,提升本地市场占有率。推进粉煤灰、石膏等工业废渣在水泥混合材、混凝土等材料上的资源综合利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特种水泥,提高企业竞争力。

陶瓷产业:引导现有陶瓷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岳阳陶瓷产业提质增效。淘汰落后工艺,择优稳步推进湖南天欣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陶瓷改扩建生产线项目。

其他建材:加强统筹规划,促进木材深加工、板材、石材、涂料、石膏板等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华信人造板年产20万立方米板材扩规升级项目、华容恒兴建材新上抗静电水性固化涂料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做大做强福湘木业、湖湘木业、建华管桩、前元新材料、天裕实业等建材企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无缝衔接。

到2020年,建材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3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纺织产业:

依托并进一步整合本地棉花、苎麻等纺织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向优势区域集聚和高效转化;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引导和加快纺织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高支纱和高档生态苎麻面料,逐步形成集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纺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棉纺织业:以华容石伏生态纺织工业园为产业发展基地,以数字化车间改造为重点,不断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有效解决劳动用工对纺织业的冲击。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棉纱品质,繁荣产品品种,争创驰名品牌。整合现有的坯巾织造企业并新建2-3家技术先进的毛巾被巾织造企业,1-2家技术领先的织布企业,发展坯巾联合生产,使生产规模达到织机5000台(套),年产坯巾9000万米(条),坯布5000万米;新上1至2个印花染整或电脑绣花、提花项目,不断扩大印花、绣花和染整生产能力,年印、染、绣巾被达到4万吨;大力发展家纺产品、产业用布、服装等下游产品,引进30家成衣加工企业,入驻华容县杨家桥标准化厂房,年生产成衣达到300万件。大力支持岳阳丰盛、岳阳三义、岳阳宝丽、华容华诚、华容华青、华容科力嘉、华容科创、华容东华等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进科创纺织新建10万锭精梳紧密环锭纺、科力嘉纺织新建10万锭精梳紧密环锭纺、纺纱设备改造升级等项目,力争淘汰全部传统环锭纺纱生产设备,代之以精梳纺纱、紧密纺纱、气流纺纱等为代表的新型纺纱技术,从劳动力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实现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新型棉纺项目对纺织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苎麻纺织业:以湖南洞麻为重点,向内挖潜,向外拓展,做精做新做强麻纺业。创新苎麻面料生产工艺,加强苎麻面料设计,加强印染和后整理技术开发,向成品服装产业延伸,力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信息技术改造为突破口,提升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结合企业“退二进三”大力推进新型产业项目,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重点支持高效苎麻面料加工技术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快速提升麻纺业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

到2020年,纺织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

造纸产业:

充分利用岳阳林纸资源、港口和市场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鼓励企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强联合,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引导中小造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使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做到专业化,在产品质量上做到精细化,在产品品种上做到特色化,在产品开发上做到创新化,形成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的造纸产业集群。

林纸:继续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加强原料林基地建设,提高企业可控制林业基地比重,提高基地供材能力,形成以木纤维原料为主、以废纸和芦苇原料为辅,以其他纤维原物料为补充的原料结构。努力把岳阳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集林业开发、制浆造纸、纸机制造、造纸化工和造纸物流于一体的林纸一体化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岳纸高档涂布包装纸项目建设,引进关键设备和技术,建设一条年产20万吨高档涂布牛卡纸生产线、两条年产25万吨涂布包装纸生产线,形成年产70万吨高档涂布包装纸的生产能力。做优文化纸,扶持林纸25万吨薄页文化纸项目建设。推进湘江纸业搬迁与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加强对现有生产线的改造和升级,配套改造环保设施,形成复合原纸、食品包装纸的能力与规模。

纤维素:依托丰利公司的公用设施和环保设施,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棉短绒的资源优势,引进纤维素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浆纸联产、热电联产、固废循环利用。重点支持岳阳丰利纸业有限公司9万吨特种纤维素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丰利公司挖潜扩规,做大做强我市纤维素生产。

包装生活用纸:以替代进口为目的,加快中低档产品的升级换代,整合现有资源,对消耗高、质量差的低档包装纸及纸板、印刷书写纸和生活用纸等产品,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防止趋同化,开发特色产品,重点发展伸性纸袋纸。研究开发低定量、功能化纸和纸板新产品,多点支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纸及纸板新品种,大力发展特种纸及纸板,发展环保型纸产品,形成造纸工业新的增长点。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档产品、名牌产品和市场急需及替代进口的短缺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形成多样化的纸及纸板产品结构。重点支持金寿印务、大地印务等公司做大做强。

废纸回收加工:加大废纸回收和利用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废纸回收系统,探索废纸回收利用发展模式,培育以华丰纸业为重点的废纸回收加工龙头企业,规范废纸回收行为,提高废纸回收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废纸有效供给水平,力争至“十三五”末年废纸回收加工总量达到50吨。

到2020年,造纸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⑴大力培育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电子信息)产业。

充分利用岳阳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城市的地级市的优势,重点发展北斗卫星应用产业、浮空器产业和民爆器材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湖南省军民结合卫星应用产业园、平江工业园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及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浮空器项目,构建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为核心,浮空器为重点的特色电子信息产业。统筹发展全市电子信息和军民融合产业,打造从芯片、软件、终端、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构建以军民融合北斗导航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

北斗导航:北斗导航产业:依托国信军创6906等企业,发挥湖南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园的产业聚集区带动作用,加快集聚导航定位服务、云计算服务、车联网技术服务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加快推进北斗导航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与位置信息服务的产业化,推动北斗导航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北斗基地增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导弹制导系列产品、无人机航拍测绘系统及北斗智慧城市应用等重点项目。

浮空器及航空动力关键配件: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湖南航天远望科技公司为骨干,加快推进岳阳浮空器加工制造基地和检测试验中心建设,开发系留艇、对流层飞艇、临近空间浮空器三大类别的系列型号产品和浮空器衍生产品,着力提高产业化能力和水平;以中航工业长江动力机械公司为主体,加快建设“中航动力关键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实施航空发动机金属封严结构研制与生产、飞机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非航民品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

电子信息:依托方正达电子、音品电子、庆胜电子、湘诚锦隆、恒冰科技、玉潭电气等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继续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元器件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支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集中力量和资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逐渐向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依托连线科技、晶蓝电子、美十通信息等信息服务企业,紧抓岳阳楼区开展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契机,促进以智能家居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智能安防监控等业态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形成移动互联网生活服务产业聚集区。

电子商务及物联网:依托千盟电子、汇创科技、誉诚科技等企业及岳阳经开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吸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物联网服务等移动互联网企业入园发展,形成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及物联网服务聚集区。

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7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专栏1  军民融合专栏

2015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岳阳拥有军民融合2大基地8家企业,分布于4大产业,2015年11月岳阳市政府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组织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建成“两基地、两中心”,组织建设浮空器产业园,建成“一基地一中心”,到2020年,军民融合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⑵大力培育重点突出的生物医药产业。

以建设环洞庭湖医药产业集聚区、打造全省第一药企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为抓手,推进产品研发与创新,加速企业产能扩张、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医药物流,配套完善产业链,将岳阳建设成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

1、现代中药

培育特色中药品牌。立足现有中药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中成药优势品种,加快培育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品牌。针对湖南科伦主导产品康复新液,加强深度开发,增加适应症、新型给药剂型等的二次开发,拓展其药用、保健等功能领域,形成岳阳中药特色品牌;依托湖南乐邦制药有限公司、岳阳金寿制药有限公司做深、做精、做大中药制剂,把龟蛇酒打造成全国知名养生品牌,把金寿制药系列中药产品打造成全国知名贴膏品牌;依托湖南兴蒙制药、岳阳天香、湖南君昊以及平江仁康堂等中药饮片公司,将传统道地中药材深加工、精加工,形成知名品牌。

加快建设中药特色产业链。依托湖南科伦现有特色产业链,加强深度开发,建好云南腾冲养殖基地,完善现代中药特色产业链,延伸中药材综合开发应用相关产业领域;以平江白术、屈原区栀子、临湘吴茱萸为核心品种,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打造道地药材种植基地。

2、化学药

新型化学药制剂。依托湖南科伦,全面推进高端药物产品线,对优秀仿制药、新型给药系统、创新小分子、生物技术药物等高技术内涵药物进行研发,开发3.1类以上新药30个以上,新产品覆盖抗肿瘤、抗病毒(HBV)、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治疗药物等专科治疗领域,新建5条抗肿瘤品种生产线、1条国内领先的预灌封注射剂生产线,通过新型给药系统,确保小分子创新药物的产品质量。

新型抗生素。依托湖南科伦抗生素全产业链逐渐形成的产品集群优势,着力开展抗生素制剂工艺、质量控制、临床试验等重大技术研究,解决冷冻干燥重大关键技术。

注射剂。依托湖南科伦,加快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加快推进“粉-液双室袋”输液产品的产业化,新上2条粉-液双室袋生产线,新建2条国内创新生产技术尾灌软袋生产线,推动企业产品由低端的普通输液产品到高端的治疗类输液、营养类输液产品的转变,实现输液产品从低端、中端到高端的全覆盖;依靠创新,突破国外医药企业技术壁垒,将聚丙塑料安瓿水针进一步推向国内市场,新建4条聚丙塑料安瓿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实现小容量注射剂的升级换代;依托康润制药现有的诊断试剂生产线做大生物试剂产品。

3、保健品

适应公众养生保健的需求,依托湖南善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济药业等企业做大做强保健食品产业。

4、医疗器械

以湖南福尔康医用卫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全力推进医用棉花基地建设,实现棉花基地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种植规范化,将湖南福尔康医用脱脂棉和医用水质无纺布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以医用诊断数字化X光机、彩超为重点,将湖南康普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成为湖南数字医用影像设备制造重点企业。

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专栏2  生物医药专栏

生物医药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增长速度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的10倍左右。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指出要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全市医药产业有以科伦为龙头的医药企业及相关企业70家,与四川科伦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即将与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推进科伦研发中心、科伦医药物流基地建设,将湖南科伦打造成全省医药行业唯一的百亿企业,力争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

⑶大力培育多点支撑的装备制造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不断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驱动、企业协同创新的工业设计发展体系。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把握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集群化”的发展趋势,着力培育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着力建设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汨罗市、湘阴县、平江县等五个县市区的专业园区,培育形成多点支撑的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磁力、汽车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与石油化工装备产业,同时加快培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工业磁力装备:支持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单独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专业设计单位共建工业设计中心。积极引导中科电气、科美达电气、雷勃电气、鸿升电磁、大力神电磁等企业参与整合优势资源,组建磁力研究院,开展工业磁力产品设计,促进磁力装备向磁力产品方向延伸;在保持起重电磁铁、电磁搅拌器等传统产品优势的基础上,以磁力选矿、港口机械设备、磁悬浮轨道交通装备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快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企业协同与差异发展;加快我市电磁制造企业之的兼并重组,整合产业资源,重点组建3-5家技术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汽车及工程机械装备:以城陵矶新港区为依托,以运想重工、新永利交通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及专用车产业,加快城陵矶新港区工程机械整机聚集园、专用车聚集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各引进10家以上相关企业;以平江福坤汽车科技产业园为依托,以新金刚机械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配件加工产业;推进湘阴工业园中联重科、中铁轨道等项目开工建设,服务配套长株潭主导产业发展,建设长株潭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加快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及湘阴金龙新区建设,加速形成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配件加工聚集区,力争“十三五”末实现产值过百亿元。

节能环保装备: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以巴陵节能炉窑、钟鼎热工等企业为骨干,着力发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高效节能炉窑设备;以城陵矶新港区为依托,以高澜节能等企业为骨干,着力发展电力、电子节能装备产业。以华中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环保节能成套方案解决商,着力发展冶金铸造等行业大气、粉尘治理产业。

石油化工装备:以筑盛阀门、四化建管道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立足产业基础,加强研发,进一步提升燃烧器、高压管道、高压阀门、压力容器等传统产品在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大化肥、大型煤化工项目中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整合我市石化工程设计、施工及设备生产资源,着力培育1-2家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石化集成设备供应商。

智能制造装备:出台鼓励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引导从事工业机器人制造的牧特自动化、从事3D打印的巅峰电子以及从智能车库制造的地生智能等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支持巅峰科技、千牛无人机、地生智能等公司的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支持医疗、教育、农业、水利、交通、城管等部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本地产品。

至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专栏3  智能制造专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我市形成了中科电气、高澜节能等为龙头、188家规模企业分布于8个行业的装备制造产业。“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加速推进长沙经开区汨罗工业园等5大专业园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到2020年,长沙经开区汨罗工业园完成一期5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招商引进1家以上工程机械类龙头企业和80个项目。

⑷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的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岳阳固废进口指定口岸的资源优势,以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围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加大清洁生产力度,加强环境治理,有选择、有计划地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群,建设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做大做强金属冶炼、塑料、电子拆解等三大产业。

金属冶炼:以银联湘北铜业、博发铜业、长青铜业、中联铝业为龙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和利用率,重点推进再生钢、再生铝、再生铜分拣和精炼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深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塑料:通过提高再生塑料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扶持平桂制塑、中悦塑业、永发等企业发展壮大。

电子拆解:重点支持同力电子、万容电子提升贵重金属的提炼水平,通过对废旧汽车拆解加工企业和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加工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报废汽车、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利用水平。

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3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专栏4  节能环保专栏

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我市节能环保产业有一个进口口岸和一个国家级示范基地的产业优势,从业企业百余家。“十三五”期间,依托城陵矶口岸的固废进口资源优势,将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成为年产再生塑料100万吨,再生铜100万吨,再生铝100万吨的再生资源原材料基地。

⑸大力培育技术密集的新材料产业。

以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加力平台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加强产权保护,建设技术密集型的新材料产业。突出我市化工优势,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培育发展镁合金、铝合金、稀土氧化物等金属功能材料和防水卷材、保湿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湿砌块等新型建筑材料以及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等先进储能材料。

化工新材料:以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为载体,着力推动特色化工产业链延伸。一是依托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发碳三、碳四、碳一、芳烃等下游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材料;二是依托巴陵石化、际华3517、岳阳化工化纤等企业,发展特色化工产品,重点发展油田可钻材料、3D打印耗材、特种橡胶、尼龙、军用新型橡胶制品、改性涂料等;三是依托中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以炼油催化剂、化工催化剂和催化材料为发展重点,增加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规模。

金属非金属新材料:以金联星为重点,发展铝合金产品,深度开发铝加工、铝铸造先进辅助材料;以金丰铜业为重点,发展铜合金产品;以岳峰云母为重点,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提升云母绝缘材料深加工工艺和水平,重点发展云母纸、云母带、云母板、云母粉等为主的云母系列产品;以汨罗新威凌、恒基粉末为重点,扶持金属粉末产业,优化工艺,提升品质,加快下游市场推广,实现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

碳素新材料:以华先碳素、鑫祥碳素、振湘碳素为重点,依托企业建立碳素产业研发中心,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切实增加科技投入,瞄准市场需求,优化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石墨异型制品件、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煅后石油焦等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大对碳素行业的整治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使碳素工业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以鑫源新材料为重点,推进碳/碳复合材料发展。

建筑新材料:支持远大可建、东方雨虹、瑞辰顶盛新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建成新结构体系产业,即钢结构民用构建体系、粉煤灰陶粒、连锁混凝土抗震防裂空心砌块、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砖、轻质组合楼板、石膏板、预拌混凝土、干粉砂浆、建筑节能材料、防水材料、模板模具等生产配套开发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以远大可建为核心的可持续建筑产业集群,抓住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的机遇,以加快发展工厂化专业制造为重点,提升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围绕产业链条,着力引进与培育外地专业配套企业,大力发展本地相关配套企业,加快启动远大可建配套园建设,引导专业配套企业与远大可建的对接深度,打造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附属车间,致力于继续消除政策层面的制约,进一步开拓加盟市场。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59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54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专栏5  新材料专栏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我市有40多家企业被省认定为新材料企业,分布于7个门类。“十三五”期间,依托石化基地优势,重点扶持石化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传统石油化工材料产业,发展高分子材料、工业催化剂材料等化工新材料。

㈡发展路径

1、坚持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倍增行动。

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鼓励县域之间的产业协作、产业配套,形成集群发展、错位发展的县域工业新局面。重点打造6大产业集群:围绕云溪区、临湘市重点打造石化产业集群;围绕平江县重点打造豆制品和面筋产品产业集群、围绕岳阳楼区、君山区、华容县、屈原管理区、岳阳县打造休闲食品和粮米油饲料加工产业集群;围绕经开区和城陵矶新港区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汨罗市、湘阴县、平江县重点打造机械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经开区、岳阳县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项目建设、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国家级园区主导产业不超过三个,省级园区主导产业不超过两个。重点打造湖南绿色化工产业园、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新港区、汨罗工业园、湘阴工业园5大重点园区,建设好岳阳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园、长沙经开区汨罗工业园、湘阴县金龙新区、平江县福坤汽车产业园、君山食品加工产业园、岳阳县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争取到“十三五”末,园区产值实现翻倍。

岳阳市核心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

工业园区

主   导   产   业

经开区

装备制造(工业磁力装备、石油化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军民融合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云溪区

炼化催化剂、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

平江县

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和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

城陵矶新港区

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

湘阴县

机械制造(工程机械装备)、电子信息

岳阳县

生物医药、建材

华容县

纺织、食品加工

临湘市

有色冶炼、精细化工

汨罗市

再生资源、先进装备制造

君山区

绿色食品加工(休闲食品业、茶叶加工业)

2、坚持驱动发展,实施龙头培育行动。

培育壮大一批核心技术明显、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实施集团化经营和总部经济模式;引导同行业企业强强联合,促进央企与民企互补互促,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与整合,推动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集中,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重点支持鼓励电磁机械、食品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等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到“十三五”末,培育2-3个销售额过100亿元、10-15个销售额10亿元的,100个年销售额过2亿元的龙头企业。

3、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品牌创建行动。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支持企业加快开发自有品牌新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填补行业空白技术的产品、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及省、市名牌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力争到“十三五”末,新组建5家国家级、20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创建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认定7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名牌品牌70个以上。

4、坚持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制造行动。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在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电力能源、造纸等重点产业的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各环节的深化应用和全面渗透;推进数字车间、工业机械人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推进“互联网+”全方位的应用,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商务带动岳阳制造。重点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3D打印等产业,推进电磁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

5、坚持开放发展,实施平台支撑行动。

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重点支持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磁力设备、节能环保等产业企业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欧美发达国家、沿海开放区域合作,致力建成长江中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的城市协作和产业协作。扩大开放领域,完善项目平台,积极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发挥“一区一港四口岸”平台优势,引进一批扩产项目、提质项目、配套项目,重点引进大耗水、大运能、大制造企业布局临港新区。

6、坚持和谐发展,实施联手帮扶行动。

注重“发展”与“绿色”相结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产业绿色化为核心,坚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安全清洁、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强的绿色型城市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绿色发展始终建立在稳固的绿色产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压缩项目审批时限。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系列政策,为企业争取税费优惠、项目扶持、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支持,做实做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企业融资担保、产学研合作等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助推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实施联手帮扶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困难问题挂号销号制度,建立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梳理解决一些存在时间久、涉及部门多、牵涉企业广、协调难度大的困难问题。“十三五”期间,市级重点帮扶60家重点企业,各县市区分别帮扶20-30家重点企业。

四、创新发展理念,打造循环经济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重点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大力调整工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有效改善能源结构,以环境资源承载引导发展布局,以环境质量改善企业发展诉求,强化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 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

水环境方面:在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化工、造纸、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等行业的清洁化改造。2017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低污染制浆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

大气环境方面:从化工、造纸、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入手,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重点推进火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水泥、化工、石化、有色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从能源(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产业及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清洁能源使用、工业源控制、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等领域着手,推进工业面源治理。持续推进“双超双有”工业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加快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二)促进工业集聚。

引导工业企业向集聚区内集中,推进有色、化工重点行业进入专业工业园区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环保产业集聚区,引导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集聚区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对平台建设费用给予贴息支持,优化和改善服务,为环保企业打造优良发展环境。支持环保产业集聚区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优先保障用地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于一体的环境治理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和环境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再制造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等示范试点,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交易市场,围绕废旧汽车拆解、工程机械再制造和稀贵金属、废旧电池、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等优势领域,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打造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再生资源和再制造产业集群。

(三)全面整治燃煤污染。

提高区域燃煤替代率,大力推广新能源发电技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效控制区域燃煤散烧问题,建立完善的煤炭市场机制,施行优质煤替代、以电代煤政策。集中热电联产,形成煤炭能源梯级利用体系,提高区域煤炭的整体利用效率。深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将煤炭更多地用于燃烧效率高且污染治理措施到位的燃煤电厂,鼓励电厂对附近园区企业实施集中供热。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外,中心城区建成区、县城建成区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禁止新建 20 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四) 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监管。

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等固体废物的处置。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鼓励纺织品、汽车轮胎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强危险固废的监管,建立危险固废产生和综合利用企业清单,对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要合理确定产能规模,以原料确定产能。原则上危险固废按照先利用、后处置的顺序限制在本省行政区内转移,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兴建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在处置完本行政区的废料后,应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或逐步淘汰。

(五) 加强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

强化政策布局调控,严格重金属相关企业的空间布局管控。严格实施落后产品及落后生产工艺淘汰,持续开展涉重企业依法取缔关闭、淘汰退出和改造升级工作,加大园区规范化管理。继续推进全市铅锌采选、冶炼,稀贵金属冶炼等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整治整合,引导企业入专业园区聚集发展,转型升级,并实现集中监管,集中治污,同时进一步突出历史遗留冶炼废渣治理、重金属污染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居民避险安置等工作,化解风险隐患。推进辖区内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整治整合。

(六) 培育、促进环保产业。

2016—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市产环保装备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结构趋于合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市内环境公用设施、区域性环境整治项目和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再生资源回收和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体系,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确立在全国的特色优势地位。在环保产业发展驱动下,全市资源产出率水平明显提高,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逐步缓解,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支持重点领域。鼓励扶持水土气治理、重金属治理等环保领域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快发展大气治理、水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环保装备和产品制造。大力创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研发、设计、制造、治理综合环境服务等服务模式,不断丰富环境工程咨询、清洁生产审核、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等服务内容,建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突出发展环保服务业。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等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装备和产品制造,推动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和再制造体系。

壮大龙头企业。鼓励环保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装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实施动态滚动支持,每年对市内规模较大、带动作用较强且增长较快的骨干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对涉及环保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废止妨碍形成全国统一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健全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

强化市场推广。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整体环境合同服务。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省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大幅增加污染治理装备、产品、服务产业产值,有效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五、规划实施与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严格督查考核

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经信委,由市经信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监督规划的执行及考核等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巩固规划的引领作用,将规划执行情况列入重大决策,确保“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执行到位。

加强督查考核。把工业发展同各级各部门工作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制定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各县市区、部门、单位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督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2、完善配套措施,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基础建设。加快构建路网、水网、电网、信息通讯、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工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抓好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新港区、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长沙经开区汨罗工业园等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135”工程,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

加强用地保障。坚持用地规划,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和企业扩大规模用地,对一般项目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用地投入产出比。

畅通融资渠道。积极拓宽和创新融资渠道,加大各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投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切实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促进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重大项目、小微企业、高新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等扩大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积极建立各种所有制并存或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产业发展基金或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增强人才保障。实施巴陵人才工程,构建人才信息数据库和网站,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加大育才力度,拓宽引才渠道,促进更多中高端人才进驻岳阳。围绕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壮大优秀企业家及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锤炼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管理队伍;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培训机构,培训工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3、争取政策支持,实施区域联动

争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沿长江经济带”及“沿京广线”开放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向沿江区域倾斜,努力争取国家(及省级)中部崛起政策支持资金、沿江沿线基础设施国家配套资金、区域环保配套资金、重大产业振兴资金及其它专项资金支持。

推进区域联动。树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理念,突出岳阳沿江开发的战略地位,以城陵矶新港区港口开发为突破口,加快集疏运通道的建设,发挥岳阳作为全省江海陆联运的物流枢纽作用;强化沿江产业与腹地产业的联动发展,处理好岳阳和长株潭的功能分工关系,处理好各产业区域与其它区域的分工合作关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4、优化服务环境,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依法行政。把加快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突破口,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化审批手续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统筹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规范涉企收费,认真落实企业“宁静日”、“首违免罚制和下限处罚制”、“一事不再查”等制度规定,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降低商务成本和提高办事效率。

健全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发展,通过有效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努力满足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水平;促进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帮助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服务机构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水平。

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及责任追究制,提供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以及专门机构代办代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高效服务。探索构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良性互动机制,建立政府委托授权机制,加强政府与各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的定期沟通和不定期交流。

 
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定稿)042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