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阳楼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24年12月16日在岳阳楼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刘 海 龙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提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区级预算执行情况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地的攻坚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1376”总体思路,全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区和首善之区建设,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24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因2024年预算执行时间尚未终结,以下执行情况均为预计数。
1. 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13.3亿元,占预算的104%,增长6.6%。其中:区级地方税收9亿元,非税收入完成4.3亿元。
区本级地方收入13.3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2.1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4.34亿元(新增一般债券2.13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2.21亿元),上年结余1.08亿元,调入资金0.3亿元(从存量资金调入0.3亿元),收入总计51.17亿元。
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3亿元,增长1.1%。按资金来源划分,其中:区本级支出33.95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6.5%;上级转移支付支出11.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3亿元,加上上解支出2.5亿元、一般债务还本2.4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91亿元,支出总计51.17亿元,收支平衡。
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2024年,上级下达我区转移支付收入32.15亿元。一是返还性收入2.43亿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9.72亿元,其中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等常规财力性转移支付6.58亿元。三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2亿元。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区级预备费。年初预算数5000万元,调整预算数3500万元,实际支出3421万元,主要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8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9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74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072万元等。
(2)区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本年未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底基金余额为零。
(3)区级“三公”经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全区“三公”经费支出223.6万元,较年初预算节约350.3万元。
(4)区级重大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争取中央预算内及省市各类基本建设补助7.08亿元,本级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0.67亿元,共7.75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水利、教育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区本级收入0.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54亿元,债务转贷收入8.95亿元(新增专项债券8.95亿元),上年结转 0.22亿元,收入合计15.31亿元;本年支出15.28亿元,加上结转下年支出0.03亿元,支出合计15.31亿元,收支平衡。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区本级收入0.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07亿元,上年结转0.02亿元,收入合计0.19亿元;本年支出0.14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05亿元,支出合计0.19亿元,收支平衡。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16亿元,支出5.5亿元,滚存结余8.3亿元。分险种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7亿元,支出4.16亿元,滚存结余0.3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收入0.59亿元,支出0.56亿元,滚存结余0.07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7亿元,支出0.69亿元,滚存结余5亿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0.13亿元,支出0.09亿元,滚存结余2.89亿元。
(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新增债券11.0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13亿元,专项债券8.95亿元。核定债务限额为52.92亿元,年底政府债务余额为52.9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69亿元,专项债务余额37.23亿元,政府债务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债务限额以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另外,根据政府到期债券还本需求,新增再融资一般债券2.21亿元,安排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46亿元。
(三)人大预算决议和主要财税政策落实情况
1. 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清理违规返还奖励政策,完善招商引资协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 全力抓实争资争项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增量政策,抢抓财政政策的“窗口期”,围绕重点支持领域和投资安排方向,加大争资争项工作力度,全区争取到位财政性资金27.04亿元,其中,中央、省项目类资金7.32亿元。
3. 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积极融入全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加快建设“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强化税源骨干企业培育,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夜市街区提质改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繁荣现代商贸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力攻坚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2024年,全区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达198家,重点商务楼宇纳税总额4.35亿元。
4.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3435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3050万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共计989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村集体经济、脱贫户、监测对象收入不断增加。
5. 支持提升社会事业发展质效。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全年共发放各类惠农惠民补贴资金17202万元,支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个人”参保缴费达到每人每年107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74 元。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全区教育支出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21.2%。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持续增加,持续推进学校新改扩建设,新增学位5000余个。
6. 强化财政风险管控。强化债务监管,按期支付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坚决控增量、化存量,债务率继续保持在绿色安全区间。深化“三资”运作改革,加力盘活国有“三资”,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压力。切实强化财会监督,深入开展资金安全检查,全面清理银行账户,对违规账户一律撤销。推进落实经开区改革要求,全面承接移交社会事务,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合理调度库款,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和民生补贴发放,全面落实“三保”支出责任,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2025年区级预算草案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2025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要求,2025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统筹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切实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效能,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区和首善之区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2. 2025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大事要事保障原则。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制定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明确保障内容、政策标准、实施期限、支出责任,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与年度预算同步编制,并结合工作任务、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实行动态调整。
以事定钱编制原则。坚持零基预算,打破预算安排与资金分配“基数”,按照“先定事后定钱”的原则,并结合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和财力可能,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暂缓安排,加大重点领域保障力度。
因素分类编制原则。实行定额预算编制机制,“保基本民生”按照政策标准、对象数量、支出责任因素编制。“保工资”按照政策标准和人数编制。“保运转”按定员定额方法编制。政府债务付息按照余额、利率等因素据实编制。事业发展支出以目标为导向,量入为出统筹安排。
收支平衡编制原则。按照“五级优先序”安排“三保”支出、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部门单位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前序支出未足额安排的,不得安排后序支出。合理预估财力性收入,坚决不打赤字预算,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二)收入预计及支出安排
1. 一般公共预算
我区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按增长2%安排。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预计为13.56亿元,其中:地方税收8.7亿元,非税收入4.86亿元。
区本级地方收入13.56亿元,加上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30.59亿元,上年结余0.91亿元,收入合计45.06亿元。区本级支出41.63亿元,加上上解支出3.25亿元、一般债务还本0.18亿元,支出合计45.06亿元,收支平衡。
“三保”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根据国家和省“三保”支出测算范围和标准,结合我区实际,“三保”支出预算数33.8亿元。其中:“保工资”支出19.82亿元;“保运转”支出5.07亿元(公用经费支出0.82亿元、运转其他类支出4.25亿元);“保基本民生”支出8.91亿元,按照支出划分责任,本级支出3.77亿元、上级支出5.14亿元。
“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安排情况:根据零基预算改革要求,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与年度预算同步制定,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共计2.83亿元。其中:项目前期专项经费1000万元、教育综合专项8900万元、人力资源与就业综合专项1320万元、民政综合专项2400万元、退役军人事务综合专项1500万元、卫健计生医疗综合专项1860万元、污染防治经费1000万元、金融发展综合专项320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出经费1500万元、“一主一特”产业发展资金4000万元、人员经费预留4500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根据基金收入和实际支出情况,按基金项目以收定支编制。本级收入安排1.5亿元,主要是专项债券对应项目收入,加上上年结余收入0.03亿元,收入合计1.53亿元。支出安排 1.5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03亿元,支出合计1.53亿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本级收入安排0.1亿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0.05亿元,收入合计0.15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15亿元,支出合计0.15亿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48亿元,支出5.82亿元,上年结余8.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8.96亿元。分险种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48亿元,支出4.48亿元,上年结余0.34亿元,滚存结余0.3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收入0.62亿元,支出0.58亿元,上年结余0.07亿元,滚存结余0.11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8亿元,支出0.76亿元,上年结余5.0亿元,滚存结余5.62亿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0亿元,支出0亿元,上年结余2.89亿元,滚存结余2.89亿元。
三、2025年全区财政工作重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的策划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审查决议,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严格落实全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建立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统筹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加强专项资金、跨部门资金、单位资金统筹,深化财政支出标准体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相关配套改革,严格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约束,确保改革取得明显实效。
(二)全面理顺财政体制机制。全力做好执法机构改革、经开区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强工作对接,厘清支出责任,合理确定经费划转基数。认真梳理改革遗留问题,强化部门联动与协作,科学制定问题化解方案,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体制机制,推进财权与事权有机统一,确保改革后财政平稳运行。
(三)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持续深化“三资”运作改革,全面清理国有“三资”,加力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持续提升国有资产收益。抢抓政策机遇,加强政策分析研判,做好项目储备前期工作,夯实争资争项基础,做大到位资金总量。抓实财政收支管理主线,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会监督与财审联动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刚性,全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定力、笃定信心、实干担当,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区和首善之区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
注 释
“三高四新”:“三高”即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四新”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1376”总体思路:“1”是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3”是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强化融入长江经济带、省域副中心、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三种意识;“7”是全面把握打造实力岳阳、富饶岳阳、美丽岳阳、开放岳阳、幸福岳阳、平安岳阳、新风岳阳七个岳阳这一目标任务;“6”是抓紧抓实抓产业、促协调、优生态、扩开放、惠民生、防风险六项重点工作。
“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岳阳市委明确的各县市区产业布局,岳阳楼区为现代服务业和城市数字经济。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具体指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
“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三资”运作改革:“三资”是指资源、资产、资金;“三资”运作改革即统筹盘活“三资”,实现资源回归、资产回本、资金回笼。
“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